白洞

By Jerry Coffey on October 29, 2010    譯者:艾米

http://www.universetoday.com/76909/white-holes/

white hole  

白洞。照片提供:universe-review.ca

 

白洞是黑洞的時間反轉結果。黑洞的事件視界吸引物質,因此白洞的事件視界排斥物質,或甚至白洞自己也會吸引物質。這兩者最大的不同是事件視界的作用。

黑洞的事件視界會吞沒它遇到的每個粒子;但是白洞會從所有物質中縮塌,所以沒有任何物質會經過它的事件視界。白洞持續的縮塌遠離其餘物質,使物質最後都散射出去。史蒂芬霍金利用量子力學,說明黑洞發射出霍金輻射後達到熱平衡。該熱平衡在時間反轉時依然不變。所以熱平衡的黑洞反轉後,還是黑洞;這表示不管是黑的還是白的洞,都是同一件事。

白洞的概念從愛因斯坦場方程式的真空解答而來,場方程式為描述舒華斯柴爾(Schwarzschild) 蟲洞。蟲洞最後可能變成黑洞,吸入物質;也可能變成白洞,發射出物質。舒華斯柴爾蟲洞很不穩定,在形成時隨即崩塌。蟲洞也是愛因斯坦場方程式在沒有物質與洞有交互作用條件下,也就是真空時的唯一解答。真實黑洞是由星體崩塌形成,但是白洞從物質中縮塌,因為物質的存在會造成崩塌,所以白洞無法存在於有真實黑洞的世界中。

白洞只是深層想法的概念。沒有人曾經觀察到,也不會有人會觀察到。有些科學家認為白洞的概念可能是豐富宇宙(Fecund universe)的其中一部分,一種想法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艾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